一个城市供水管网可划分为大分区、DMA分区、远传大用户、散户、主干管网五个部分。五个部分相互关联、嵌套,是漏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01
大分区
是城市供水管网的最高层级,通常覆盖较大的区域,方便进行整体的水资源调配和管理。
1. 大分区
在城市供水系统中,将大分区划分为多个层级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区域的用水需求和管理复杂性。一级分区通常涵盖广泛,涉及多个用户,具有显著的水量和用水模式,因此在管理时需要考虑其特定的特点。
2. 责任清晰
由于一级分区的管理面积大,责任分工清晰,可以划定各个管理单位的职责。这种清晰的责任划分有助于加强管理效率,确保漏损管理指标得以有效执行。
3. 物理漏失的水量传递分析
当大分区的规模足够小时,可以通过流量监测和夜间最小流量分析来识别和评估物理漏损。这些数据提供了更精确的水量分析基础,有助于发现漏损的具体位置和原因,从而及时采取维修和改进措施。
02
DMA分区
DMA的定义,DMA(独立计量区域)作为大分区中的一部分,通常用于管理特定的住宅小区或区域的给水管网。由于其规模适中,能够实现独立的水量计量与监控,因此在漏失管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物理漏损的识别,DMA分区的管理颗粒度适中,使得对用水情况的监测更加精准。通过实时监测流量和压力等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和定位漏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管理策略,在DMA中实施定期的管网检查、维护和更新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漏损率。
产销差管理,DMA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帮助管理产销差,即实际生产水量与销售水量之间的差异。通过准确的计量和数据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漏损的具体情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缩小这一差距。
03
远传大用户
远传大用户通常指用水量较大的企业或机构,这些用户在供水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其用水量大,监测和管理尤为重要
表观漏损
表观漏损是指实际用水计量与用户付费之间的差异,通常由于漏水、未计量用水或计量误差等因素造成。由于远传大用户没有物理漏损,因此对这部分用户的管理主要集中在表观漏损方面。
管理方式
通过远程监测系统,可以实时获取远传大用户的用水数据,这使得供水企业能够及时发现用水异常,评估出水量与计量之间的差异。
04
散户
散户通常指普通居民或小型商业用户,其用水量相对较小且分布广泛。这种分散性使得管理和监测变得复杂,尤其是在漏损管理和用水数据收集方面。
由于散户的用水量较小,导致在整体供水系统中的影响可能不明显,但其数量庞大,因此,抄表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体的水量统计和收费准确性。提高抄表质量可以确保用户的用水量被准确记录,从而减少因抄表错误导致的表观漏损。
05
主干管网
主干管网通常是城市供水系统中的主要输水通道,承担着将水从水源输送到各个分区的任务。由于选用的管材及施工质量较好,主干管网的物理漏损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漏损,其影响可能会较大,因此需要重点管理。
主动式捡漏技术通过对主干管网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可以提前识别潜在的漏损风险,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予以修复。
主要技术手段包括:噪音探头、水听器、定期巡检。
以及针对主干管网的综合管理策略还应包括数据分析、管网状态监测、维修记录管理等,以形成闭环管理体系。